出版已成众筹行业固定项目
个人募款出书
把“行规”放上了桌面
打开某知名众筹网站,众筹出版项目已经有五十多个,多为出版书籍,内容涉猎范畴十分广泛,历史、旅行、经济类的书都可以见到。其中,关于互联网以及新媒体营销的书籍也占有一席之地。除了这些,一些应景的书,比如在世界杯期间的球星自传、一些当红明星写真集也可以在众筹书的范畴内出现。
众筹的概念来自国外,最早是帮助一些艺术家实现梦想的,逐渐扩散到私营业主等群体。众筹并不完全是一种集资方式,而是一种“预购加团购”的模式,读者支持自己想出书的人,然后获得书籍或作者签名,以及作者可以提供的其他形式的赠品。
众筹的发起人多为个人,在出书的作者当中,一些人会录制视频或者以照片加文字的方式,介绍自己的背景以及出书的目的。大致分为“我想要做什么”“为什么需要支持”以及“我的承诺与回报”三个方面。
不过,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一位40岁的医生就作为发起人在网上展示了自己的职业经历,在“为什么需要支持”的问题上,他提到“目前有出版意向,但是经过接触后需要一定的出版资金……”“如果各位有识之士能联系到国内正规的出版社更好,可能会省下一批资金。”他提供的回馈方式除了送书之外,还有在电话、微信上交流医学和提供健康咨询。花钱就可以“出版”的书,恐怕会令读者质疑书的质量。
出版公司省钱了
读者各种“不知情”
除了个人“圆梦”,在其中也可以见到一些出版公司的影踪,这无疑将出版的各种成本降到了最低,在新书发行之前,就已经将出版所需的各种刚性支出先“预售”出去,同时还可以了解公众对书的反应,即使众筹不成功也可以走传统的出版方式,对出版公司来说,这可以说是稳赚不亏的买卖。
除了出书,还有一些如“书迷见面会”等活动也在网上进行众筹,这些本算在出版公司宣传成本中的费用也开始可以借用公众的钱了。
但是,普通读者对这些图书的出版以及运营成本并不了解,而且一部分的图书募款金额和活动金额都“价格不菲”,一些读者也有质疑,“真的要花那么多钱吗?”而且虽然有活动进程的公布,但是大多发起人仅仅公布的是自己募款的情况和钱数,但是这些钱究竟“用在哪儿”“怎么用”读者无从知悉。读者并不知道自己“预购”来的书是否值得,更不能通过仅仅数百字的介绍了解作者是否真的“靠谱”。
除此以外,有的众筹方式实际上也成了变相的广告或者交易方式,比如说已经有为公众制作微博书的发起人,直接在众筹网站上做起广告宣传,而当愿意支持其项目的人付款之后,即能在众筹募款结束之后获得自己专属的微博书。虽然绕了一个大圈,不过其实与普通的网络销售无异。利用这个新平台吸引眼光,也成了一些商家的营销方式。
来源:每日新报